6月15日13时30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遥八十八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改写了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

41颗卫星

  履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发的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具有“可靠性高、经济性好、适应性强”等特色,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才能达1.3吨(轨道高度700公里),可支持单星、多星并联、串联、搭载等多种形式的发射需求。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二丁火箭总规划师李建强介绍,一次性将这么多卫星安全、顺畅地送入轨道,首先要处理卫星在整流罩内的布局问题,不仅要确保“坐得下”,还要“坐得舒服”。为此,研发团队整理卫星的结构和任务需求,发掘潜能、优化布局规划,终究采纳“38颗卫星壁挂+3颗卫星侧壁”的搭载方式。

  卫星“座椅”由多星适配器和下方的锥形支承舱组成。为了便于星箭联合操作,4米高的多星适配器被分红上下两个中心承力筒。“其间,38颗卫星绕中心承力筒按列安置,并确保彼此间的安全间隔——如此一来,多星适配器就可‘济济一堂’,但假如为新增‘座位’而一味增加承力筒的高度,‘乘客’在飞翔阶段将会面临难以承受的振动和波动。”李建强强调。

  为了让41位“乘客”畅享舒适的飞翔体验,研发团队有用利用整流罩内的空间,让适配器下方的“乘客”挪了挪“脚”,又在支承舱开辟出3个“专座”,使41颗卫星都能顺畅“上车”。

  卫星数量越多,别离出去后在轨道飞翔磕碰的危险就越大。本次41颗卫星的“目的地”共同,如何确保“乘客”安全顺畅“到站下车”,并依照规定的别离方向和速度精准入轨,是完结此次任务的要害。为避免“下车”时出现拥堵磕碰的情形,研发团队奇妙规划“落客计划”,让卫星顺次有序别离。“每层‘乘客’为一组,将筒状多星适配器上的38颗卫星分为6组,下方支承舱上的3名‘乘客’作为第7组。此外,本发火箭配套10个反推火箭,经过敞开反推火箭摆开每组卫星间的间隔,也可以确保彼此之间别离的安全性。”李建强解释。

  本次发射的41颗卫星均由长光卫星技能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其间包括36颗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遥感卫星。入轨后,这36颗吉林一号卫星将与已经在轨的72颗吉林一号卫星组网。至此,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108颗。

  2015年10月7日,由长光卫星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颗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到现在,吉林一号已建成全球现在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以吉林一号现有在轨卫星测算,该卫星星座可对全球恣意地点实现每天35至37次重访,可为农业、林业、气象、海洋、资源、环保、城市建造以及科学试验等领域提供愈加丰富的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对数字中国建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发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第76次发射,是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87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76次发射。